消毒品检测
法规政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第一类、第二类消毒产品首次上市前需要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卫生安全评价,评价合格的消毒产品方可上市销售。
消毒产品
含 |
碘酊、碘伏、碘酸、聚维酮碘 |
含溴消毒剂 |
|
氧化剂类消毒剂 |
过氧乙酸、高锰酸钾 |
醛类消毒剂 |
福尔马林、2%戊二醛 |
酚类消毒剂 |
2%来苏儿(煤酚皂溶液)、复合酚(菌毒敌、农福、消毒净、消毒灵、农乐)、鱼石脂、5%苯酚(石炭酸)、克辽林、菌球杀 |
季铵盐类消毒剂 |
5%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20%洗必泰、0.1%~0.5%度米芬、0.05%~0.1%消毒净、10%百毒杀(葵甲溴铵溶剂)、0.2%菌毒清(辛氨乙甘酸溶液) |
醇类消毒剂 |
酒精 |
酸类消毒剂 |
2%盐酸(加食盐15%)、0.5%硫酸、乳酸、醋酸、草酸等 |
碱类消毒剂 |
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生石灰、石灰乳、草木灰水、碳酸钠等 |
新型高效消毒剂 |
喷雾灵、高氯灵、复合醛、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等 |
检测项目
1. 抗菌性能检测
消毒剂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1.7 |
细菌杀灭对数值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1.9 |
真菌杀灭对数值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振荡法 |
抗菌率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浸渍法 |
抗菌率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奎因法 |
抗菌率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8抑菌环法 |
抑菌环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1.8 琼脂法、肉汤法 |
最小抑菌浓度MIC |
2. 抗病毒性能检测
病毒种类 |
流感病毒(H1N1,H1N3,H3N1)、单纯疱疹病毒(HSV)、脊髓灰质炎病毒、诺如病毒(手足口病)、丙肝病毒等 |
3. 毒理安全性能检测(动物)
消毒及卫生用品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附录A |
皮肤刺激 |
皮肤变态反应 | ||
阴道粘膜刺激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1 |
急性经口毒性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3 |
皮肤刺激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4 |
急性眼刺激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5 |
阴道粘膜刺激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6 |
皮肤变态反应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8.4 |
嗜多红细胞(致突变)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8.7 |
精子畸形 |
4. 理化性能
(1)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检测对象 |
执行标准 |
参数 |
消毒及卫生用品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 |
有效氯含量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2 |
有效碘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3 |
过氧乙酸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4 |
过氧化氢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6 |
二氧化氯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7 |
二溴海因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8 |
甲醛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9 |
戊二醛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1 |
甲醇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1 |
乙醇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1 |
异丙醇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2 |
醋酸氯己定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2 |
葡萄糖酸氯己定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3 |
苯扎溴铵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6 |
苯甲酸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6 |
水杨酸含量 | |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2.2.1.2.16 |
山梨酸含量 | |
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 26367 附录A |
聚六亚甲基双胍 |
(2)重金属含量测定
检测对象 |
检测项目 |
参考标准 |
所有消毒剂 |
铅、砷、汞含量 |
《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现行国家标准) |
(3)pH值测定
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现行国家标准)
(4)稳定性与连续稳定性测定
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现行国家标准)